與三叉神經痛同時,他還有顳顎關節痛現象,張口時有咖咖聲,而且最大開合度只有2.7公分,他的三叉神經痛表現在左側中上支症,已經發作兩年,並且發作頻率及疼痛程度與日漸增,日益難忍現象。
他曾在在泰國醫院接受過許多方式治療,包括藥物及針灸,但都未能改善,讓他比較有感覺的是放血治療,讓他感到輕鬆,但是這樣的輕鬆也僅維持兩星期就再次復發。
因著這些困擾,他來台治療,最初,他到慈濟醫院治療,在做完mri檢查後,醫師告訴他是神經節被微血管壓迫,建議他做顱內手術來改善壓迫現象。
另外,在還沒手術前,醫院給他服用癲癇藥物「除癲達」,但藥效不顯,痛未改善。
對於開刀這個選項,是人就要退避三舍,所以,拜網路之賜,他和母親來到璞真,在這裡做了一次的圓針治療後,他的三叉神經痛竟然改善了八九成,這樣的成果,讓他驚訝萬分,原來,台灣的中醫能夠治療三叉神經痛。
「育軒見證」
ปลายประสาทอักเสบเจ็บมา 2 ปี หาหางรักษาหลายทาง,ไม่ว่าจะ โรงพยาบาล , เอาลิมเลือออก ฝั่งเข็ม,ส่วนใหญ่จะแค่เบาลง แต่ ทำที่นี่ครั้งแรก ดีขึ้นประมาณ 85% เดียวรักษาต่อและดูต่อไป。
由於育軒僅能使用泰文繕寫見證,我們用谷歌做了翻譯如下:
三叉神經痛已經有兩年了,我一直在尋找很多方法來治療,無論是在醫院、去除血塊、針灸,但大多數時候它只是讓疼痛減輕,但當我在這裡做的時候,我的病情好轉了85%,我會繼續治療並繼續觀察。
「大夫解析」
三叉神經痛就是三叉神經被壓迫,育軒是電腦工程師,在長期低頭工作姿勢下,他頸肩背及臉部的軟組織因過度使用而受到極大損傷,軟組織損傷後形成的結疤沾黏,造成攣縮結構,這些攣縮結構,給予軟組織內部極大的壓力,而軟組織攣縮的張力,不僅使嘴巴打不開,造成顳顎關節痛,也同時壓迫到深層的三叉神經,造成無法忍受的疼痛。
圓針鬆解相關部位軟組織,因此改善了這些軟組織的張力,減少三叉神經所受到的壓力,也改善顏面上使顳顎關節無法正常運作的張力,在改善結構的同時,這些因張力過大所致症狀,也因此改善。
現代醫學總是期望改善問題所造成的症狀,卻未改善症狀背後的問題,所以往往事倍功半而無法真正改善,像育軒,他使用癲癇藥物控制疼痛症狀,雖然癲癇藥物有極大鎮定止痛作用,但服藥從未改變症狀背後的結構問題,所以,不管他吃多久的藥,他永遠無法改善問題的存在,而且,隨著時間的拉長,藥效還會因人體對藥物的適應性而慢慢需要加重劑量,甚至漸漸失效,到最後,除了承受藥物極大的副作用外,患者的三叉神經痛還是會更劇烈的造成更嚴重的症狀困擾患者,這是標準的「飲鴆止渴」。而圓針不同,它是改善造成症狀背後的問題結構,當問題消除,症狀的改善是必然發生的結果。
至於育軒去慈濟醫院做MRI 醫師說有壓迫,這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因為科技進步,人類能夠用影像檢查來看到一些肉體看不到的地方,但影像檢查永遠有兩個無法克服的問題,一是清晰度問題,當醫師拿起影像資料,上面的色階深淺便是醫師判讀依據,而色澤深淺,往往無法清晰表達結構,尤其2D畫面要表達3D結構,困難度不是一般,即使是不同醫師,對畫面研判也經常有極大差異,對處理手段也就會有極大的不同的原因。另外,壓力也是影像圖上無法表現的,所以畫面判斷可靠性事實上是有疑慮的,其次,影像檢查永遠只是患者被檢測部位的局部結構,就算有問題,它也未必是全部的問題,影像檢査中神經節以外部位是看不到的,所以,即使慈濟醫院告訴育軒他的三叉神經節被壓迫是事實(雖然也可能是似乎,但不管是事實或似乎,它都一定不是問題的全部),如果它只是問題的部份,甚至只是問題的一小部分,那麼我們費盡極大努力,甚至冒著手術極大的風險,承擔術後極大的後遺症,卻只解決一部份、甚至只是一小部分的問題,那麼這樣的冒險顯然是沒必要的。
MRI檢查的問題不管它存不存在,它都可能不是主要問題,而神經外科卻因為診斷如此,所以建議患者做顱內三叉神經減壓手術,然而,如果我們無法證明微血管對神經節確有過大壓力,又無法證明顱內壓力是全部問題,那麼手術的必要性就值得斟酌了,因為手術的風險不小,而手術傷害是不可逆。
要記住,所有影像檢查無法顯示壓力強度,其次,所有影像檢查,只顯示做檢查的部份狀況,並非是全部狀況,而病患在末端所呈現的,是這個神經網路的所有壓力,所以,如果只針對局部處理,這樣的成效還是比較小的,而風險卻是極大的。
當然,神外也不會一下子就建議患者採取傷害極大的手術治療,所以不管是否有壓迫,都會先行使用藥物治療,只是,藥物效果再好,還是治標,永遠治不好病,其他如高頻雷射或電腦刀珈瑪刀等神經阻斷手術,也是止痛罷了,都無法真正減壓,即使減痛有效,也是暫時。
以圓針處理的最大好處不僅是沒有風險,而且效果極佳,我們只處理顱內以外區域,而這區域對三叉神經痛的影響,就合理推敲來說,這些地方對三叉神經所施加的壓力也一定是遠高於顱內微血管對神經節的壓力,為何呢?因為我們天天使用這些與三叉神經痛的軟組織,包括頸肩背及臉部等區塊的軟組織,當然這些地方的受傷就是非常合理,受傷的軟組織形成結疤沾黏攣縮結構產生對三叉神經的壓迫,產升牽制顳顎關節的活動,自是必然結果,不需MRI也可以知道,假如天天使用的地方不受傷,而在顱內隱蔽包覆如此好的地方卻有變化,這是不合理的,所以,以圓針鬆解顱內以外的區域的軟組織,對緩解三叉神經受到的壓力,除了無任何施術風險的優點外,還根本性的改善三叉神經痛的根源,當然效果會較手術及服用癲癇藥物更好,我們在臨床上此類案例不勝枚舉,育軒就是案例上的又一位主角。
#圓針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