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治療前無法咀嚼、無法說話、甚至無法微笑,到治療後能夠自在享受美食、能夠輕鬆說話談笑。
從動輒張嘴會痛、上下唇嘴麻、鼻翼緊繃不適感,到治療兩次後疼痛盡消的輕鬆自在。
看起來,陳震人生路上的陰霾漸遠,終於可以有正常的人生。
以下是陳震的病況與治療經歷:
2011年時,陳震第一次發作三叉神經痛,發作位置在左中下支上下顎左頰,那一次瞬時痛解,但每日都會反覆再發,後來到高雄長庚神內就診,做MRI確診血管壓迫之三叉神經痛,長庚開立藥物服藥,但未能明顯改善,因此再到高雄義大醫院神外就醫,在做了MRI確診後即進行顱內減壓手術(MVD),術後持續服藥,術後半年,疼痛不再,但過了半年,原本症狀再次出現,於是繼續在義大醫院進行加馬刀治療,但加馬刀的緩痛效果僅僅維持三個月,三個月後再度復發,而且症狀益劇。
由於兩次手術效果不佳,因此陳震轉向中醫求治,服用中藥及針灸治療,但三叉神經痛的症狀似未改善,仍反覆不定時發作。
由於服西藥已不能止痛,陳震於是捨棄西藥,改用針灸治療,每次針後,症狀略緩,但還是因未始終無法改善,2017經人介紹,再至大林慈濟醫院神外進行第二次MVD治療,這次術後症狀有較明顯的改善,但在冬季寒冷時或較疲憊勞累時則又復發,每每復發一段時間後自行消退,從2024/1至2025/5/20間,都有痛點不定的續發症狀,五月下旬起,開始有較頻繁密集的多次短暫刺痛徵兆發生。
因為問題未改善且有越來越明顯的不適,陳震只能繼續網路上爬文求治,在不經意間來到璞真治療,由於以往中西醫多年的治療無效的經歷,他來的時候並未抱著特別的期望,但是奇蹟發生了。
十餘年來的不適、肩頸背痠痛、嘴巴打不開、三叉神經痛、麻。在兩次的治療當中雲散天青。
從不抱希望到美夢成真。
僅僅用了兩次。
陳震口中的奇蹟,其實,是璞真的日常!方法正確,改善就不遠了!
【親身見證】
我14年前第一次三叉神經痛發病
前後總共做了兩次的人工開顱手術及一次的伽馬刀,但是每次的手術只讓我改善半年後就好會再復發,吃藥都無法止痛,發作期間要忍受無時無刻的劇痛也無法咀嚼、吃飯及講話,嘴巴僅能打開0.1公分,要找到合適的角度才能讓流質的食物進去嘴巴內,臉部經常要保持面無表情但是這些痛,外表看不出來,外人會無法理解我的痛楚,會誤以為我正在生氣或是難相處的人
因此在今年五月在網路搜尋是否有其他改善的方法時,偶然發現了璞真中醫,但是當時沒有抱持著太大的希望
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來到了璞真中醫
經過了許醫師的詳細解說,當天經過許醫師圓針的治療後,原本正在發作的狀態,瞬間解除了8成,後續再接受了兩次的治療,已完全無症狀。
感謝璞真中醫的許仁明醫師,讓我沉痾已久的三叉神經痛得以解除,終於可以大聲笑 大口吃飯了!
【大夫解析】
身體任何一處神經過度受壓,就會產生不適感,三叉神經痛不例外,跟坐骨神經痛一樣,當壓力過大時,就會不舒服(一個是臉不舒服,一個是腰臀腿腳不舒服)。
三叉神經從第五對腦神經發出,在臉上有三個分支。
上中下三支分別分布到眼眶周圍、上頰上唇及鼻翼、下唇下巴下頰。
典型的痛感是針刺刀割或觸電感,還有些患者會有牙痛症狀。
這種痛很難忍受,所以有人稱他為【自殺病】。
還有人牙痛去拔牙,結果牙拔光了還在痛。
這就是三叉神經痛的恐怖之處。
現代醫學對於三叉神經痛有三種標準療法。
第一,服用抗癲癇藥物。大概六成的人會採用此法止痛,由於抗癲癇藥物止痛力度極大,所以有一定比例患者就長期服藥,缺點是抗癲癇藥物對身體肝腎傷害大,且無法根治,未來恐怕會需要加量或不斷換藥甚至無效,長久服用藥物也會造成身體傷損。
第二,當藥物無法止痛時,醫師會考慮利用加馬刀電腦刀做神經阻斷,所謂神經阻斷,其實顧名思義就是利用藥物或高頻能量燒灼神經,讓神經敏感度下降,疼痛因此減少,這個問題的缺點一樣,就是它只是止痛,並未真正改善疼痛根源,所以可能一段時間復痛,而且許多患者做完後還會有臉麻現象。
第三,當前兩者都無法改善疼痛狀況,而MRI減查發現顱內三叉神經節上面有微血管,如果判定血管對三叉神經節的壓力過大可能是導致三叉神經痛的原因,此時醫師會進行顱內減壓術(MVD),就是在微血管和三叉神經節間置入鐵弗龍。然而,遺憾的是即使是進行傷害如此巨大的手術,患者的改善病可能並未有相對應的改善,甚至偶許多手術後似有緩和的患者,在一段時間後再次復發疼痛而需進行二次手術的情事。
陳震就是進行兩次的MVD,以及一次神經阻斷數,並服藥多年,但都未能改善的患者。
當現行醫療已經走到盡頭,他也被迫需要尋求現代醫學以外的方法,看看能否覓得一線生機。
他也曾嘗試了中醫藥及針灸,但效果普通。
也曾試過推拿頸肩來緩解不適,但效果有限。
直到他最後來到璞真做了圓針療法。
在陳震原本不抱希望的圓針治療中,在短短兩次治療下,陳震獲得病況的極大改善,長年疼痛竟然恍然若失!
為何成效能如此的明顯?為何改善能如此迅速?其實背後的原因根本不複雜。
其實我們的做法只是把他神經壓迫的狀態改善到最理想程度。
當三叉神經不再承受高壓,症狀當然自解。
那麼這些壓力在哪裡?就在頸肩背臉部的軟組織中。
為何這些部位會長期緊繃?
歸根究底,長年累月的不良姿勢其實是最大元凶,而身體衰退則是第二原因,加重問題的表現,衰退,會始所有不良症狀加重幾個檔次,這就是三叉神經痛患者,年長的人占多數的原因,50歲以上的患者,尤其是6-70歲的患者比例相當高,統計上女性多於男性,推測應是女性承壓較大所致。
由於壓迫三叉神經主要是身體的軟組織,而這些組織有一個共通現象就是緊繃,當緊繃程度超過人體承受程度,就會出現各部位症狀。
例如:當臉部緊繃的軟組織壓迫三叉神經,就會出現【三叉神經痛】。
當頸肩部緊繃的軟組織壓迫上行頭部血流,頭部缺氧,就產生【頭痛】、【頭暈】、【失眠】。
當臉部頸部軟組織張力過大時,耳膜張力提高,【耳鳴】就會發生,有些人會說自己有【腦鳴】。或【耳內痛】現象。
當頸肩背張力過大時,【胸悶心悸喘】就會明顯。
而臉部的軟組織過度緊繃,嘴巴就打不開,這症狀我們稱之為【顳顎關節痛】
甚至身體某些部位較緊繃,連【血壓】也會提高。
看到了嗎?患者出現那麼多不同的症狀與功能障礙,其實原因都是緊繃的軟組織所致。
那麼,為何軟組織會緊繃?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受傷了。
人體的受傷百百種,燒傷、燙傷、過度使用的撕裂傷、姿勢不良的損傷、槍傷、刀傷、手術過後的切割傷、跌倒的撞傷…等等,不管什麼傷,人體修復只有一個模式,就是【沾黏結疤】,損傷程度越厲害,損傷時間越久,結疤就越來越厚,形成越來越緊的攣縮結構,而軟組織張力就越來越大越來越緊,終至壓迫血管造成組織缺氧疼痛,終至壓迫神經造成麻木疼痛,甚至,緊繃的組織影響我們機體彈性,造成嘴巴打不開,如陳震般。
你以為緊繃的組織只會形成這幾個地方的問題?錯了,緊繃軟組織所造成的問題遠超過你的想像。
肌肉肌腱附著在骨骼上,當肌體張力過大,骨骼結構在長年承受高度拉力下,可能產生病變,如骨刺、椎間盤突出、滑脫等問題。
許多骨病變的患者在做過X光或MRI檢查後發現骨骼問題而進行手術。手術或能改善骨骼問題,其實真正的凶手—軟組織的過大張力—並沒有解決。
所以,雖然患者進行骨骼手術,許多時後症狀仍然會留存,因為問題並未解決,雖然有時候骨骼的問題也是問題的一部分,但軟組織的問題才是真正問題。
現代醫學的治療會失敗,原因正是它們的治療目標是改善症狀,但未觸及問題本質,所以容或改善一時,也無法長久,就跟開門一樣,拿錯鑰匙,始終無法開門。
到現在看官應該了解,人體許多症狀病變,其實問題源頭就在一身緊繃的軟組織。這也是很合理的,你一生都在使用肌肉,請問這地方不受傷,還有哪個地方會受傷?
所以,圓針療法的究極奧秘,其實很簡單,想得到正常的功能,就必須有正常的結構,正常的結構創造正常環境,正常的環境下,當然就不會有不正常的缺氧疼痛現象,既然緊繃的軟組織是根本問題,我們只要把這一身緊繃的軟組織鬆解了,所有因緊繃而起的症狀就根本消除了。
大道至簡,所有學問都一樣。
【緊則鬆之】,這就是陳震多年在現代醫療體系下沒有改善的地方,也是他來璞真能在此治則下,在極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的真實原因。
拿對的鑰匙,當然才能開得了門。
*以上案例及親身見證,承蒙陳震同意發表,在此特致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