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三叉神經痛治療,開刀真的是唯一解方嗎?——顱內減壓手術與圓針療法的比較與反思

日前自由時報(2025/6/25)報導一則標題為〈被三叉神經痛折磨了1年 顯微手術助患者擺脫劇痛https://share.google/nI2UnRARLWX0zOdNY〉的新聞,引起許多患者關注。報導中指出,一名六旬男子因三叉神經痛而接受顯微血管減壓手術(MVD),術後3天出院、疼痛獲得緩解。這看似勵志的醫療故事,卻隱藏了幾個值得深思的盲點。

報導提到該患者「一度求診牙科並接受藥物治療」長達一年,最終才由神經外科醫師確診為三叉神經痛。然而,我們不禁要問:

他在牙科服藥長達一年,是針對牙齒問題,還是誤診?

開刀前,是否進行過MRI、MRA或高解析度影像來確認是血管壓迫神經?還是僅憑症狀便做出開刀決策?

是否嘗試過非侵入性治療,如針灸、神經阻斷等?

這些問題在報導中皆未清楚交代,卻給人一種「只要診斷出來就該動刀」的錯覺,這是極其危險的訊息導向。

手術成功率不低,但風險與代價亦不可忽視。

顱內減壓手術在神經外科中已行之有年,根據文獻:成功率約為80–90%,但代表仍有1–2成的人效果不佳。

死亡率雖低,但仍存在約1%風險。

更重要的是,兩年內復發率可達25%,也就是每四位中就有一位患者面臨疼痛再次來襲的風險。

此外,術後可能出現麻木、聽力減退、顏面抽搐等後遺症。這些潛在的代價,是否每位患者都能承擔?是否每位患者在做出開刀決定前,都被充分告知這些風險?

圓針療法:更安全、更溫和的選擇

在璞真中醫診所,我們長期治療三叉神經痛患者,採用的正是圓針療法與中醫整體調理,在不開顱、不破壞神經、不吃長期藥物的前提下,達到顯著的症狀改善效果。

以圓針療法為例,其原理為釋放肌肉筋膜的張力與神經壓迫,特別是在顳顎關節、翼突肌群、顳肌、胸鎖乳突肌等處,常可找到病源根結。透過定位精準、刺激適度的針法,許多患者即便多年疼痛,亦能在數次療程內大幅改善,無需手術、無需住院、無需恢復期。

我們曾治療多位曾考慮手術甚至已動過手術的患者,但最終以圓針或治極佳成果的案例,如:

1、鍾先生,三叉神經痛達9年,考慮手術治療,並服用昂貴藥物止痛,四次圓針治療後病癒痛消,https://dr-1279.blogspot.com/2025/07/blog-post_9.html

2、陳先生,疼痛達9年,刷牙、吃飯如刀割,曾進行兩次顱內減壓手術及一次神經阻斷術未效,來璞真兩次圓針後大幅改善。https://dr-1279.blogspot.com/2025/06/blog-post_24.html

3、林女士,三叉神經痛帶來的牙齒痛導致牙齒幾乎拔光,圓針治療兩次後痊癒。https://dr-1279.blogspot.com/2025/01/blog-post.html

在璞真中醫網頁,有許多三叉神經痛治癒見證,這些見證不僅展示圓針的療效,更提醒我們:在考慮風險高、不可逆的手術前,應充分嘗試安全、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

手術不是萬靈丹,慎選才是王道

我們並非否定顯微減壓術的存在價值,對於部分確實由血管壓迫所致、且經影像明確證實、保守療法無效者,手術的確可成為選項。但前提是:「完整診斷、詳實比較、安全評估」,而非聽信一則新聞便匆促決定。

三叉神經痛雖痛如刀割,但療癒之道,不該只有一把刀。

如需進一步了解璞真中醫如何治療三叉神經痛,歡迎預約諮詢:

📞 02-2775-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