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從輪椅到自由行走:一位下背痛患者的逆轉之路
55歲的黃女士,七八年前曾被診斷為「薦髂症候群」,接受治療後一度改善。然而近年症狀復發且加劇,嘗試過復健、電療、類固醇注射等方式,依然無效,最終甚至需倚賴輪椅代步。
在一次機緣下,她前往某診所求診,當時已無法行走,疼痛指數達10分。該院在診斷後進行神經根減壓注射,暫時控制劇痛,再以高濃度自體血小板(PRP)注射於薦髂關節與韌帶,搭配復健與運動,四次治療後確實達到能自行行走的成果。
這段敘述乍看之下似乎成效不錯,然而真相呢?
【許醫師解析】不痛 ≠ 治癒,關鍵在軟組織與循環
很多現代醫療治療的盲點就在於此:以暫時不痛作為治癒標準。
神經封鎖與PRP固然能暫時壓制疼痛、促進局部修復,但若原本導致疼痛的軟組織纖維化、攣縮、張力失衡未處理,血循持續受阻,人體活動依然異常,病灶就只是被「延後爆發」。
PRP雖名為增生,但若缺乏針對筋膜、肌腱、韌帶張力的鬆解與調整,注射再多也是治標不治本。況且費用高昂,許多診所甚至以此作為營收主軸,卻未真正解決病患根本問題,也難怪保險公司對此類療法逐漸不予理賠。
【更好的選擇】璞真中醫圓針療法——鬆解張力、恢復血循
在璞真中醫診所,我們的治療理念是從源頭下手。
圓針療法並非僅止於止痛,而是針對深層病灶的軟組織進行鬆解與張力調整,恢復正常彈性與結構,讓血液循環重新流通。人體每天有180公升的血流量進行循環,只要血循暢通,修復能力遠超一針PRP所能達成的效果。
這種看似「簡單」的治療,其實遠比繁複的注射或神經封鎖更有效率、成本更合理,也更貼近自然修復的本質。
【璞真理念】簡單、有效、從根治本才是醫者之道
正如那個廣為流傳的故事:「開鎖3秒收500元嫌貴,開30分鐘收1000元卻覺得值得。」
人們常誤以為醫療應與程序繁複、器材精密成正比,卻忽略了療效本身才應是核心。
事半功倍,才是醫術的真正價值所在。
【給仍受腰痛之苦的你】
如果你也長期飽受腰痛、下背痛、坐骨神經痛、薦髂關節疼痛所苦,請記住:
不痛只是開始,能自由行走、自在生活,才是真正的目標。
讓我們用圓針治療,為你鬆解身體的困境,找回久違的輕鬆。
璞真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許仁明 醫師
預約與諮詢:02-2775-1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