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耀三叉神經痛已一年了,他是右側中下支壓迫,痛的很厲害,開始時以為是牙痛,所已就到牙科看診,但牙科告訴他牙齒沒問題,於是後來就轉到台大神外,從去年10月起一直服用台大開的抗癲癇藥物,雖然有緩解疼痛,但仍偶感不適。
2024年1月,他因工作時遭箱子撞擊右臉,於是三叉神經痛再次復發,右邊上牙齦不適有抽痛感,咀嚼時就誘發右側臉頰上下牙齦還有上下顎疼痛,疼痛還會帶來針刺刀割觸電感受,他咬合時顳顎關節處有咔咔聲,如果咀嚼力量較大時也會容易發作,而且一日要發作好幾次,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他經常肩頸痠痛,工作是賣場理貨,手機使用時間多,
他來到璞真針刀治療後,治療的隔週,三叉神經痛就消失了,但好了三個月後又再次痛發,於是他再次回診治療。
『家耀見證』
三叉神經痛我已經痛一段時間了,在台大看診,做了核磁共振都說沒有異常,來了璞真中醫針刀過後,隔週狀況就慢慢改善不痛了,但過了兩個月還是又慢慢痛起來了,針刀確實是有改善三叉神經痛的問題,但可能還是要看診一段時間後才能到完全好。
『大夫解析』
典型的三叉神經痛,發作前常無預兆,而是突然出現閃電樣短暫而劇烈的疼痛,感覺為尖銳的、電灼樣、針刺樣,刀割樣或撕裂樣的劇烈跳痛。患者常以手掌或毛巾緊按患側臉部或用力擦臉以期減輕疼痛。有時還會伴隨臉部發紅、皮膚溫度升高、結膜充血、眼淚與唾液分泌增多、鼻黏膜充血、流鼻涕等症狀。
許多病患會以牙痛來表現三叉神經痛,許多患者在知道三叉神經痛前,都有看過牙痛的經驗,一些患者還會在拔過幾顆牙齒仍無法止痛後才發現不是牙齒的問題。也有些人因為一直無法改善疼痛而頻繁進出醫院。
新聞中曾有一名罹患非典型三叉神經痛的女病人「寶寶」,年僅26歲,一年就醫次數就高達435次:璞真也有兩年內看了數百次引起健保局關切的病患。
迄今為止,醫學界普遍認為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尚不清楚。如果顱內部三叉神經節附近的毛細血管因某些原因過度擴張,壓迫神經產生疼痛,這就歸類為『典型的三叉神經痛』,其他不明原因則為『非典型三叉神經痛』。
由於真正的原因不明,現在的醫學是透過減輕對三叉神經的壓迫來減輕或消除疼痛。三叉神經痛發病初期,醫師一般會以抗癲癇類藥物治療,以抑制三叉神經系統的不正常放電。如果藥物療效不佳或因長期服藥出現嚴重副作用,這時候則需改以侵入性手術治療。傳統開腦微血管減壓術或伽瑪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均屬於破壞性的治療,患者必須承受風險之外,也無法保證一定有效。
手術的費用:MVD=50,100±9600(美元),RFR=4700±2200,SRS=39,300±6000。術後臉部麻木的百分比為 MVD=11%,RFR=52%,SRS=28%(p<0.01)。另外關於手術治療復發率:兩年過後需要第二次手術的機率:MVD=22%,RFR=74%,SRS=31%(p<0.01)。二次手術的平均時間(以月為單位)為 MVD=26±29,RFR=59±76,SRS=35±25。(資料來源:Holland M、Noeller J、Buatti
J、He W、Shivapour ET、Hitchon PW。初治病患三叉神經痛手術的成本效益:一項回顧性研究。)
既然開顱或射頻減壓失敗率及費用如此高,長期藥物治療對身體傷害這麼大,還有其他方法嗎?針刀治療就是一種更好的選擇,其效果遠大於手術,費用遠小於手術,損傷甚至遠小於藥物治療。
針刀鬆解軟組織是一個過程,一次的處理未必能夠達到裡想的舒緩目標,有時幾次的鬆解是更好且必要的。
本案例主角『家耀』,在一次治療中即緩解所有症狀,說明針刀對鬆解軟組織張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因一次的鬆解力道仍有不足,加上家耀每日仍有許多工作上不良姿勢產生新的損傷,所以一段時間又再復發,這種狀況只要能夠持續鬆解軟組織使張力降低,並保持良好姿勢及生活習慣,那麼再復發的機率就會降低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