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我的中醫路

因父而起,因緣際會的中醫路


很多人問我:你當中醫是不是家學淵源?是不是家裡有人是中醫師?是不是在中藥房工作過?還是常看中醫吃中藥?

其實都沒有。若要說起來,這一切緣分,還要回到父親的一場病。


父親的病,醫學的無力

2001年,我還在智慧財產局擔任專利審查委員。那時父親多年來受咳嗽所苦,只要一躺下就咳嗽,夜不能眠,睡不著又導致血壓高、精神差。為了父親的咳嗽失眠血壓高,我帶著父親跑遍各大醫院,尋遍各方名醫。朋友介紹的,或是自己聽聞哪個醫師好的,都不辭遠近求醫看診,醫師換了又換,藥方改了又改,但三、四年下來,病情絲毫沒有改善。這種無力感,讓我心裡充滿疑問:現代醫學為什麼對這樣一個「小問題」竟然無能為力?

偶然的轉折:氣功與銅人

某天我心想,既然看醫生無效,那能不能靠鍛鍊來改善?於是帶著父親去了以九九神功聞名的氣功大師涂金盛老師的門下,報名氣功課程。沒想到父親沒耐心,練了幾天就想放棄退費。我無法向老師開口退訓,而那報名費也差不多是我大半個月的薪水,便鼓起勇氣向老師提出自己代替父親學習的要求,在得到老師同意之後,就在老師的道場開啟學習氣功之路。

老師教了一兩個月後,有一天在教室我看到裡面立著一尊銅人,上面布滿穴道,心中湧起好奇。當我向老師提及父親當初學氣功的原由,是因為希望改善父親的病況,精通武學與中醫學的老師,交給我一本中藥的書籍。裡面記載了許多方劑,我隨意翻閱,從書中找出一個和父親症狀最相似的藥方,依樣畫葫蘆去中藥行抓了兩帖藥。

沒想到歪打正著,父親多年咳嗽竟就被這個一帖幾十塊的藥消滅了!這簡直太神奇到令人不敢置信,咳嗽好了,睡眠也安穩了,睡好了,血壓也就正常了。以前在台大北醫各大神殿找了許多大醫師拿了一堆咳嗽藥、安眠藥、血壓藥,效果還不好,想不到現在僅僅用了兩帖其貌不揚的中藥,竟然效果如神,治好咳嗽,睡眠血壓同步好了。短短一星期兩次的藥,解決了幾年下來各大醫院治不好的問題。

這件事徹底顛覆了我過去對中醫藥「不科學、沒效果」的印象。


投入學習,四十歲的選擇

從父親痊癒那一刻起,我燃起了強烈的好奇與熱情,決定系統性學習中醫。40歲才起步,記憶力早已不如年輕人,但我憑藉著對古文的能力與中醫的興趣,以及一股近乎瘋狂的專注,每天16小時讀書,臥薪嚐膽,持續了數年。

在努力一年後,我參加中醫師檢定考試,大概是老天爺鼓勵我要走上這條路,第一次應考竟然七科全部過關;後來自信滿滿參加特考,卻只考了18分,狠狠被打擊。但我沒有退縮,反而更踏實地累積基礎。從那之後,連續五年,屢敗屢戰,終於,在2006年,我以46歲之齡,在三千多名考生中名列第11名,高分通過中醫師特考。
許多人準備數十年過不了關,我在第六年通過考試,這是無數日子裡白天黑夜中,老天對我不懈的苦讀與堅持的回報。

幾年讀書下來,甚至讀到連書桌木板面都為之凹陷了,聽說少林寺的達摩院地板因為和尚練功太勤,時間長了連地板都練凹了,看著凹陷的桌面,見證著我曾像那些少林高手一般,有過一段艱苦修行的歲月。


病痛的另一個老師:針刀

通過中醫師特考後在中國醫藥大學實習期間,我正因膝蓋長年酸痛遍尋不到良法醫治而苦惱,那個痠痛是多年運動傷害加上風溼侵入造成的,無論針灸推拿復健整骨推拿,都無法改善,幸運的是當時遇到一位針刀老師。他兩針下去,困擾我多年的膝痛竟然煙消雲散。這種震撼,正如當年父親咳嗽被中藥治癒一樣。於是我又全心投入,至今已二十餘年。

針刀成為我最重要的治療工具之一,我將它運用在許多連教科書都未提及的病症上,如三叉神經痛、顳顎關節痛、坐骨神經痛等,都取得不錯的成果。長年努力,每一次治療,都是一次精進。而每一位患者,都是我的老師,引領我不斷進步。


醫學、哲學與未知


很多人質疑中醫,我經常被問到:經絡存在嗎?解剖看不到,為何我們說它存在?我會說,科學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黑洞在愛因斯坦提出時,也只是理論,百年後才被證實。醫學亦然。

西醫是科學,但科學之外,仍有未知。中醫正是探索這些「未知」的途徑。

命運的迴環

年輕時,我差點考上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卻陰錯陽差,繞了一大圈才在中年重回醫學領域。父親的一場病,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

如今,我能以中醫藥與針刀,幫助病患解除痛苦。回想起來,這條路並非偶然,那是命運早已寫下的因緣。

對了,愛因斯坦成名之前,也在專利局當審查員。或許,這就是我與他微妙的共通點吧。

2025-09-10

圓針治病之理——何以治百病?


圓針治病之理——何以治百病?

人體之所以能靈活運動,靠的不只是肌肉與骨骼,還有一個隱形卻關鍵的網絡——筋膜。
筋膜遍布全身,包裹在肌肉、肌纖維與肌束之間,就像一層具有彈性的「尼龍網護腰」,維持我們活動的協調與穩定。
然而,當筋膜張力過大,就會限制動作,甚至引發各種病痛。
筋膜張力為何過大?
1. 正常緊繃:在出力或運動時,筋膜會暫時拉緊,之後可自然放鬆。
2. 異常緊繃:受傷、老化或長期勞損,會造成纖維化與疤痕組織,讓筋膜失去彈性。這種僵硬一旦累積,便會造成長期不適。
圓針的核心作用
傳統的推拿、按摩、電療、熱敷或肌肉鬆弛劑,雖能暫時放鬆,但無法真正改變筋膜結構。
圓針不同之處在於:它能鬆解筋膜張力,重塑軟組織彈性,讓人體功能恢復正常。
施針後,血液循環會迅速改善,將堆積在組織裡的乳酸、尿酸等代謝廢物釋放出來。這個過程常讓患者感到「奇酸無比」,其實正是高效排除代謝物的證明。酸得越深,往往代表鬆解越徹底,改善速度也更快。
為什麼圓針能「治百病」?
許多疾病的根源,來自神經與血管受到壓迫,或肌纖維過度收縮。
圓針透過筋膜減壓,能解除這些障礙,因此能改善的範圍相當廣泛:
頭部筋膜壓迫:頭痛、眩暈、失眠、癲癇、腦退化、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
面部張力過大:三叉神經痛、顳顎關節痛、耳鳴。
頸部筋膜緊繃:甲狀腺功能異常、甲狀腺結節、口乾舌燥。
肩背部張力:肩頸痠痛、自律神經失調(心肺胃功能障礙)、胸悶心悸喘、乳房病變。
上肢壓迫:臂叢神經壓迫導致手麻。
肩關節沾黏:五十肩。
腰臀下肢緊繃:坐骨神經痛、腰痛、腳麻、長短腳、膝關節損傷、髖關節控痛、足底筋膜炎、靜脈曲張、不孕、經痛、腎膀胱異常、便秘。
骨科疾症:骨刺、椎間盤突出、滑脫、側彎、富貴包。
可見,圓針並非單純「止痛」,而是透過調整筋膜張力,解除壓迫,恢復循環,進而讓身體回到健康狀態。
結語
圓針之所以能「治百病」,並非因為它神奇,而是因為它直指根源:鬆解筋膜張力、恢復結構平衡。
當筋膜恢復彈性,神經與血管運作暢通,人體自然具備自癒能力,健康便能重建。

2025-09-07

改善老化的真相──從端粒到供血


 

改善老化的真相──從端粒到供血

什麼是端粒?
端粒(Telomere)位於染色體的末端,就像鞋帶末端的塑膠套,用來保護染色體不致受損或黏合,確保細胞分裂時遺傳資訊的完整。隨著細胞不斷分裂,端粒會逐漸縮短,當縮短到一定程度時,細胞就會停止分裂,進入衰老或死亡狀態。因此,端粒常被稱為細胞的「生物時鐘」,其長度反映了細胞的年齡。

2009 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布雷克本、格萊德與休斯塔克三位科學家,揭示了端粒及端粒酶在細胞保護中的作用。他們發現端粒酶能維持端粒長度,減緩細胞衰老,但如果端粒酶過度活躍,也會使細胞無止境分裂,增加癌變風險。因此,端粒與端粒酶是研究老化與癌症的重要方向。

端粒短,是原因還是結果?
很多人以為「端粒縮短」就是衰老的原因,其實不然。端粒變短,只是老化的現象之一,就像頭髮變白、皮膚起皺一樣。真正的根源在於── 血液供應的減少

造血能力下降:老化的核心
人體的造血主要在骨髓。年輕時,骨髓空間大、造血旺盛;隨著年紀增長,骨質變硬、骨髓縮小,造血功能逐步下降。四十歲以後,人體血液生成開始明顯減少,這就是廣義的「更年期」,它並非單一事件,而是一段持續進行的衰退過程。

血液一旦減少,身體各部位的供血量隨之下降:

  • 眼睛缺血 → 視力模糊

  • 毛囊缺血 → 頭髮變白、脫落

  • 牙根缺血 → 齒牙動搖

  • 皮膚缺血 → 鬆弛皺紋、老人斑

  • 四肢缺血 → 無力、冰冷

  • 器官缺血 → 功能衰退、甚至病變

當細胞嚴重缺血時,有的會死亡,有的則可能因環境惡化而突變,發展成腫瘤。因此,年長者體內幾乎都能檢測到癌細胞。

老化無法避免,但可以改善
端粒只是老化的「指標」,真正影響健康的,是血液循環是否暢通。換句話說:
👉 不是端粒長了人才健康,而是人健康了端粒才會長。

改善老化,關鍵在於改善供血與循環:

兩大方向改善老化

  1. 增加造血量

    • 藥物與食補:如中醫常用的四物湯,產後調理的坐月子藥方,都能補血養血。

    • 良好的營養攝取,幫助骨髓造血。

  2. 改善血管壓迫

    • 隨著年齡,軟組織受傷後常留下纖維化或沾黏,造成僵硬,壓迫血管,阻礙血流。

    • 一般按摩推拿只能暫時放鬆,無法真正改變纖維化。

    • 透過「圓針療法」等方式,可鬆解軟組織,減輕血管壓力,改善局部循環。

生活方式的輔助
運動、氣功、瑜伽、打坐、良好心情,都能使身體放鬆、血管暢通,讓血液循環更好。這些方式見效因人而異,但都是延緩老化的助力。

臨床改善的例子

  • 臉部循環改善 → 老人斑、青春痘消失

  • 下肢供血改善 → 病患恢復健走、爬山能力

  • 手腳冰冷改善 → 四肢變得溫暖

  • 甲狀腺結節、子宮肌瘤 → 隨血循改善而縮小

這些案例都印證了: 供血改善,細胞健康,老化現象自然延緩。


結語

我們無法阻止衰老的到來,但可以改善老化的速度與表現。
健康的真諦,不在於延長端粒,而在於 改善血循、提升造血

沒有不死之方,但如果能像林青霞一樣,七十歲依然神采奕奕、活力充沛,這就是我們追求的老化改善目標。



靈異與療癒——中元節有感

靈異與療癒——中元節有感

今日中元節,但這星期到處都可以看到拜拜祈福活動,午後一點半,我走入板橋車站。人潮川流不息,腳步匆忙,卻在長長一排普渡供桌前慢下腳步。水果、糕餅、罐頭整齊排列,香火隨風輕舞,燭光閃爍。這一刻提醒我,在這個日子裡,人們不只是供奉亡靈,更是在向那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世界,表達敬意與謙卑。

多年行醫,我常遇到一些難以用醫理解釋的現象,卻真實發生。三個月前,一位患者因突如其來的失眠而困擾。他看遍中西醫,做了無數檢查與治療,仍夜夜輾轉難眠。直到一位修道之人提醒他,也許是某次到廟裡,無意間沾染了不淨之氣,被「纏住」了。他半信半疑地回到原廟誠心拜拜。令人驚訝的是,自此之後,他的失眠竟完全解除,夜夜安眠如常。

另一位患者,更令人動容。她年輕時在中華電信任職,與宗教、藝術毫無瓜葛。然而某次造訪敦煌石窟,她忽然感到那些壁畫彷彿是自己昔日的創作。這份震撼,使她在提早退休後毅然投入畫筆之中。從未受過專業訓練,她卻能創作出充滿靈韻的菩薩畫像,氣度沉靜、神采飛揚。旁觀者皆為之驚嘆,這股天成之力,難以用理性解釋。

科學與醫學讓我們理解身體,解釋疾病,但生命似乎不止於此。偶爾,那些靈異的經驗,就像一道縫隙,讓我們窺見另一個層次的真實。它不必推翻理性,只提醒我們,在天地萬物之間,仍有不可測度的神祕與力量。

中元普渡,是人間對幽冥的問候,也是對自身謙卑的提醒。當香火升起,我們或許應想起:在追求醫理與數據之外,也要保留一份對未知的敬畏,因為那正是生命最柔軟、最深邃的部分。

走出車站,午後光影斑駁,人影交錯,我想,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方靜謐空間,連接著看不見的世界。當我們靜下心,傾聽自己的呼吸與心跳,那些靈異、奇蹟與感應,或許就在不遠處,輕輕提醒著我們——生命,不只是眼前所見,更有無形而真實的溫度。 

種子與疾病的啟示

種子與疾病的啟示
前些日子爬山時,我在山林間偶遇一棵碩大的馬拉巴栗。當時樹下散落著許多果實與種子,我心血來潮,便撿了幾顆帶回家。於是,我把其中一部分種子種進土裡,按時澆水,另一部分則隨意放在缽中保持乾燥。

沒想到幾天過去,種在土裡的種子已經發芽抽葉,吐露出生命的欣欣之意;而那些乾放在缽中的,依舊靜靜地躺著,絲毫沒有變化。這一幕,讓我不禁聯想到「疾病與身體」的關係。

其實,基因就像種子一樣,帶著潛能,卻需要合適的環境才能展現。就像某些遺傳性疾病,例如糖尿病或某些癌症,並不是基因一存在就必然發作。只有當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壓力環境等「土壤與水分」俱全時,那些潛藏的基因才會「發芽」,演變成實際的病症。反之,如果我們能夠營造一個健康的內外環境,即使攜帶基因,也未必會成為病人。

這讓我想到當年安潔莉娜‧裘莉為了家族遺傳風險,而選擇進行預防性的乳房切除手術。醫學角度或許認為這是降低風險的手段,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似乎過於激烈。畢竟,種子若沒有適合的環境,未必會萌芽;基因若沒有外在條件,也不必然會成為病災。若我們一味懼怕基因,甚至急於切斷可能的未來,這種做法難免顯得「過度反應」,甚至帶來不必要的身心代價。

因此,與其恐懼基因,不如從環境著手。飲食均衡、作息正常、保持心情開朗,讓身體的「土壤」保持清明與健康,自然能減少疾病萌芽的可能。就像那一顆顆靜靜躺著的馬拉巴栗種子,只要不給予水分和土壤,它們就不會成為大樹。

生命中許多不確定性,也許正像這些種子。關鍵不在於種子本身,而在於我們賦予它什麼樣的環境。

溫馨提醒:
身體的健康並非由基因決定,而是由您每天的選擇累積而成。若您想了解自己的體質,或希望透過中醫的方式進行調理與預防,璞真中醫診所隨時為您服務。
讓我們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播下健康的種子,避免疾病有機會「發芽」。

最後,想到那個控八控控的廣告,我也來試試...
🌿 璞真中醫診所關心利欸健康,哪是伍嘸束希欸症頭,請喀控八控控.控控控控控控~

2025-08-21

十年顳顎關節痛,一次圓針治療改善八九成

 

十年顳顎關節痛,一次圓針治療改善八九成

【摘要】
陳先生飽受顳顎關節痛困擾已長達十年,開合口時總伴隨「咖咖聲」。今年8月2日初診,他主訴左臉頰疼痛,張口僅能達3.2公分,下巴開口會偏向左側,進食咀嚼時更是疼痛難耐。除此之外,他還有眠淺多夢、睡眠時不自主揮拳(經新光醫院腦神經科診斷為睡眠暴力症)、胃酸偏多等問題。陳先生任職教師,長時間低頭備課,使症狀更加嚴重。

8月19日二診時,經前次圓針治療後,疼痛已減輕八至九成,張口幅度恢復至3.8公分,雖仍有輕微聲響,但進食已無疼痛感。這樣的效果讓陳先生直呼神奇。

然而,這份「神奇」,只是璞真診所的日常。

【陳先生見證】
一個多月來,吃東西總是疼痛,迫使我不得不尋求醫治。大醫院診斷為顳顎關節發炎,但消炎藥與肌肉鬆弛劑效果不彰。後來因網友推薦來到璞真,許醫師耐心解釋針刀的原理,並親自施以圓針治療。沒想到僅僅一次,就讓我改善八九成,疼痛幾乎消失,能正常進食。這樣顯著的療效,讓我覺得不可思議。非常感謝許醫師的專業與用心,也誠心推薦給同樣有顳顎關節問題的病友。

【大夫說】
為什麼嘴巴打不開?其實就是負責張口的相關軟組織無法正常作動。嘴巴能開合,是多組肌肉、韌帶協同運作的成果;當軟組織因沾黏或攣縮而失去彈性,就會造成「嘴巴張不開、咖咖聲、歪嘴、疼痛」等一系列顳顎關節炎症狀。
因此,止痛藥、消炎藥、肌肉鬆弛劑甚至咬合板,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因為它們並不能鬆解沾黏的組織。為何陳先生一次圓針就能大幅改善?答案很簡單:找到正確的方法,就像拿對鑰匙自然能開門。

現代醫療的一大迷思,是把「症狀」當「問題」。症狀只是結果,若不處理背後的結構性原因,永遠只能反覆控制表象,而無法根治。高血壓、頭痛、失眠、子宮肌瘤等皆如此——藥物或手術能暫時壓制,但若問題結構未改變,結果依舊會重演。

有人可能會說,專科醫師能打玻尿酸、打肉毒或手術處理顳顎關節,但這些方式仍僅是緩解症狀,對真正導致疼痛的軟組織攣縮沒有根本作用。圓針則不同,它能有效鬆解沾黏組織、改善血液循環、解除神經壓迫,進而從根本上恢復功能。

陳先生的案例顯示,當結構問題被改善,他的顳顎關節痛、嘴歪、咀嚼痛也隨之緩解。臨床上,許多伴隨的症狀如頭痛、眩暈耳鳴、三叉神經痛、失眠、肩頸痠痛,甚至心悸胃痛、自律神經失調,也會隨著結構鬆解而一併改善。因為「通則不痛」,更可以說「通則不病」。

圓針並非萬能,但在鬆解沾黏、改善血循與神經壓迫方面,確實是目前唯一能直擊核心的方式。血流暢通,則缺血缺氧導致的疼痛、失眠、眩暈等問題便能改善;神經減壓,手麻腳麻乃至自律神經失調也能獲得緩解。甚至在腫瘤發生的機轉上,暢通的血流也有助於延緩惡化。這就是中醫古語所言:「通則不痛」,更是「通則不病」的真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