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4

吃了就吐,胃痛無食慾,原因竟然是背痛!圓針案例


許大夫以前寫過一個案例,一個反胃欲嘔、沒有食慾的病患,因併有腰痛症候,許大夫以圓針(小針刀)治了腰疾,竟當場解除反胃症狀,患者一個小時後的晚餐,可以吃下一碗飯,他告訴許大夫,好久沒有這樣的了胃口,這就是腰臀筋膜炎的一個案例。

其實,他的食慾不振問題來自腰臀筋膜,可是,一般人一定會從胃著手,鬆弛腹直肌或是胃肌,可以有些許成效,但是根本問題不解決,病患的胃悶不舒無食慾,也終究不得改善。

這類患者多有長年苦力史,造成腰部肌群僵硬痙攣,大家看到上面的圖了嗎?從胸椎下部到腰椎的脊神經,出來後都與胃肝胰膽等消化系統有關,大家可以想想,神經受壓產生不正常刺激,功能怎能不受影響?所以腹根神經紊亂、胃部悶脹不舒,反胃欲嘔、沒有食慾自然也是不足為奇了。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許大夫昨天又遇到一位狀況類似的病患,是高齡女性,這是一位年輕時極其辛勞、擔負家中大部份工作重擔的女性,主訴近來食慾不佳,體重直落,經過問診及觸診,確實有腰臀筋膜發炎癥候,除了血壓微高,沒有糖尿病或其他凝血等疾病,因此就施以圓針(小針刀)鬆解腰背臀部的筋膜,結果也是當場就大幅減輕患者胃部不適的症狀,她告訴許大夫,這半年來,每周跑到大醫院治療檢查,做過胃鏡,吃了很久的藥,一直都沒有辦法治癒,想不到問題出在腰,也對治療結果深感吃驚與滿意。

靈樞云:病有標本,中醫治病,重視治療務求於,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治病去根,對症下藥有時會有盲點,醫者治療,不可不慎。

2009-02-19

為何圓針(小針刀)這麼有效?

有讀者問到:為何圓針這麼有效? 

圓針這麼有效,是因為它同時具備"針"與"刀"的功效。有經絡穴位的刺激效果,也有微創手術的作用

圓針(小針刀)器械是針灸針和手術刀的融合,在治療中既能發揮針刺作用,又能發揮手術刀的作用。一方面圓針(小針刀)的針身直徑為0.6-0.8毫米,所以針感的刺激非常強、效果良好;另一方面又能通過剝離粘連、鬆解攣縮來治療慢性軟組織損傷。治療結束後,進針處留下的是“針眼”,而不是“刀口”,癒合後不會留下任何痕跡,與傳統針灸完全相同。

圓針(小針刀)治病原理,是祛除軟組織損傷修復過程中產生的結疤、粘連、攣縮等病理變化,經由祛除這些病理變化,使機體的動態平衡得到恢復,神經或血管的卡壓或刺激得到解除,從而使患者解除病痛。

圓針(小針刀)是一種閉合性的手術,治療多數是在肌肉或韌帶與骨的連接處進行治療,所以是相當安全的。圓針(小針刀)閉合性手術是藉由剝離粘連、鬆解攣縮、疏通堵塞、刮除瘢痕等方法消除慢性軟組織損傷的四大病理因素,恢復軟組織的動態平衡,因此凡是與慢性軟組織損傷有關的疾病都可得到治療。

圓針(小針刀)與針灸在臨床上各有不同的適應症,針灸治療是一種“刺激”,適合用於治療功能失調性疾病,對於器質性病變,針灸治療往往是無能為力的;而圓針(小針刀)具有“刀”的作用,它除了同樣具有“刺激”的作用外,還能夠把一些結疤、粘連、攣縮等病變組織切割、鬆解,而這是針灸治療做不到的。

變難治為速愈,變複雜為簡單,變損傷痛苦型治療為近於無損傷無痛苦型治療。這就是圓針(小針刀)特色。


2009-02-15

治療頸項肩膀僵硬、頭痛、手臂不能上舉、手掌指麻木

許大夫最近有幾個病患,都是肩膀僵硬,甚至頭痛、手臂不能上舉、手掌麻、手指麻木,許大夫用圓針(小針刀)治療,效果相當不錯。

這些患者不同的是身分,有的是年輕時拼命苦幹,個性堅忍,常超量工作也不喊苦的公司高階幹部,有的是家庭中流砥柱,一肩挑起照顧公婆、丈夫、小孩的家庭主婦,共同的特徵是頸部及肩膀肌肉厚實,類似水牛肩,僵硬的像是石頭一般,由於肌肉僵硬缺乏彈性,常常導致患者疼痛、牽連頭痛、有的還會導致手臂上舉困難、或手掌指麻木,造成非常大的困擾。

有的患者歷經復健、針灸,推拿、按摩,或甚至去打止痛針,或可換得片刻舒緩,但其後又恢復原狀,多年反覆,無法根治,如影隨形,纏綿悱惻,對當事人來說,可稱得上是苦惱不已。

這種肌肉僵硬,其真正原因是,肌肉長期勞損,或曾有舊疾,未曾痊癒又再過度使用,導致肌纖維腫脹,肌纖維外面皆附有肌膜,你可想像一下肉粽或是香腸,當粽葉包覆過多的粽料,或腸衣包著過多的肉餡,粽子或是香腸整個必然都是腫脹發硬。這種情形和頸肩肌肉僵硬情形類似,而且有時因氣候變化還會導致肌膜收縮,這種情形更加重腫脹僵硬現象,麻煩的是,血管神經都走在肌纖維束當中,這麼一來,血液供應受阻,或神經受到壓迫,就會造成手掌發麻(部分手掌指麻木需檢查C5-6-7旁頭半棘肌群)

而不同肌群過度摩擦,又會造成外面肌膜損傷,損傷後疼痛,使患者不敢動,又導致沾黏,關於這一點,你可想像,若你拇食指皮膚都破皮,而我將兩破皮的部分綁在一起,是不是三天就會黏著了呢?這就導致手臂不能上舉的五十肩狀態(關於五十肩,許大夫有文介紹,在此不贅敘)

頭痛的原因則大部分是環枕筋膜攣縮、或頭夾肌、頭半棘肌勞損僵硬。

針灸,是利用經絡原理,循經,運動氣血,可鬆弛肌肉,但對於僵硬異常的肌肉,其力量顯然不足。

按摩推拿,可以按壓舒張筋膜,並使在其中之血管經由按壓,而有收縮之效。但糟糕的是,它會使受傷肌群沾黏更加嚴重,患者每常需要增加按摩力道,而其效果則是逐次遞減,終致無效。

止痛針,可說是掩耳盜鈴,它讓你的痛感降低,不是因於治療,而只是讓你忽略痛的感覺,痛的原因依然存在。

至於復健呢?經年累月的治療,花費時間無數,讀者可以想想這些緩和的伸展、熱敷、活動、對病情的幫助的程度。

許大夫用圓針(小針刀)治療,圓針(小針刀),結合針及刀,在前端是一個0.60.8mm的刀面,粗細與一般注射針差不多,是一種微創手術,針後皮膚只有針孔,無需麻醉,也無太大痛感,許大夫在之前的文章中解釋很多次,利用較一般針粗的針面,鬆解鈣化的纖維及肌膜,使原先束縛的肌群及沾黏的肌膜獲得立時的鬆解,由於較粗的針身,又有強烈的針感,只要定位正確,下針迅速,病患必覺痠脹至極,這都是針灸無法達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