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0

減重 試試埋線吧!

魔鬼身材是許多女性的夢想,許大夫每天看到許多女性朋友歡歡喜喜的來到診所,只因為體重減了一二公斤,肥胖,真的讓很多人缺少自信。

以往,許大夫最高紀錄保持人,是一周瘦了3.7公斤的賴○○,但這個記錄昨天被連續打破了,619日門診中,謝○○小姐,本周瘦了4.3公斤(來診4次,體重變化61/58.2/58.6/54.3),另一位林○○小姐更可怕,本週一周內竟然從 83.3kg直接降到76kg,一周減了7.6公斤(體重變化84.7/82.8/84.8/83.3/76),害的許大夫以為是體重計出問題,可是昨天量體重的百餘人,沒人有問題啊更重要的是她們的元氣飽滿沒有任何不適。

檢討一下原因,本周和以往惟一的不同,是病患多用了穴位埋線。

如果這真的是因為多了埋線減重而產生的巨大功效,這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埋線減重真的有這樣的功效嗎?雖然一些大陸的研究報告指出,經過三個月的療程,瘦三公斤以上比率高達88%以上,但面對實施一周有這樣的效果,許大夫不免也要大吃一驚了。

不僅如此,除了以上所說的快速減重的案例以外,有一位百餘公斤的陳先生,上周埋線用腹部穴位,本周雖然只減了一公斤,但是腹部腰圍瘦了一大圈,這局部特別針對性的作用,也是針灸埋線的一大特點,一些減重的患者,往往抱怨在小肚肚消失的同時,胸部也縮水了,而埋線減重卻沒有這種現象,埋線減重的優點可說是不但有全身性,也有局部明顯的針對性。

附帶一提,陳先生原來是高血壓患者,瘦下來以後,現在連血壓也都正常起來,高血壓藥沒吃,都能維持正常的數字。

從昨天的一些案例中,印證了針灸埋線驚人的瘦身效果,以及局部針對性的優點。

不過,由於埋線是中醫針灸的改良,即使是醫師,也不是人人都會施作,當然許多患者也對埋線不夠瞭解,所以常常有患者詢問相關的問題,許大夫簡單的把穴位埋線作一介紹,稍釋眾疑。

一、埋線作用原理

穴位埋線是將處理過的羊腸線(即西醫開刀後縫合傷口之線),透過特殊的針具針進穴道處及脂肪層,羊腸線會在穴道內刺激調整內分泌系統,改善氣血循環、利水消腫,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率,產生全身作用。而脂肪層的線則不斷的促進脂肪燃燒,雕塑曲線,造成局部性的作用。

埋線藉由將線埋入某些穴位,可使胃蠕動減弱和抑制胃酸分泌,延長胃排空時間,胃的排空減慢,胃不空了,自然就有飽的感覺,不太想吃東西了。

埋線療法也可加速能量的新陳代謝,有效調節脂質的代謝過程,增加身體能量的消耗,促進身體脂肪的轉化作用,同時分解身體脂肪,使體重持續下降。

內分泌紊亂易導致肥胖,例如產後婦女的發胖,常常不是營養過剩,而是生小孩後影響了她的內分泌平衡,引起發胖。女人到了更年期時,內分泌紊亂同樣引起發胖。針灸埋線可以有效的調節內分泌紊亂,達到減重目的。

二、 埋線與針灸效果比較

埋線之後,無須再取出羊腸線,人體會自動將線軟化、分解吸收,其作用時間約為7-10天,每天24小時持續在體內不停的發揮功能。若以一個療程以10周計,埋線作用時間長達1680小時(10*7*24小時=1680小時),同一週期,傳統針灸作用時間只有7.5小時(針灸每次15分鐘,每週3次,以10周療程計算,作用時間為15分鐘/*3/每週*10=7.5小時),埋線較傳統的針灸超過224倍,而所耗時間不計交通時程則大幅節省80%的時間,當然效果也有極大差異。

而且有經驗的醫師操作,一次不會超過五分鐘,不但大幅減少治療次數與時間,療效卻不減反增,時間節省了,預算當然也大大的節省,這就是穴位埋線療法的優點。

三、埋線後注意事項

埋線其實就跟針灸和打針一樣,並不需要特別的護理。只要注意當天不要泡水,其他都差不多,一樣可以淋浴、做運動。埋線後有時會有一二天的酸痛針感,所以做完三天內盡量不要太勞累,第三天起,埋線穴位可以輕輕拍打按摩,增加刺激,達到更佳功效。

     有人問,我適合埋線減重嗎?雖然幾乎每一個肥胖的人都適合,但以下類型的人許大夫認為最為適合。
一、局部肥胖的人,埋線減重作用對局部效果較為突出。
二、對於體內水和濕氣太重的肥胖者而言,經由針灸埋線,可利尿發汗而達到消除水濕的作用。
三、對饑餓感特別強烈的人,埋線抑制食慾的功能相當好,不但如此,埋線也可以抑制腸胃消化能力及吸收功能。
四、習慣性便秘的患者,針灸埋線可達到通便的效果,減少體內廢物堆積。
五、更年期女性由於活動量少,內分泌失調,很容易堆積脂肪造成肥胖,針灸埋線可調理內分泌失調,消除肥胖。
六、肌肉型肥胖者,是各種減肥方法中最不容易見到效果的,而針灸埋線仍可達到一定的瘦身效果。
穴位埋線可改善肥胖者體內的脂肪代謝,促進脂肪分解,調節失常的內分泌系統,平衡自律神經系統,強化新陳代謝功能,加強毒素的排除,消除水腫;因此,不僅有瘦身減重的功效,還能調節機體失衡的功能,所以,減重同時,許多患者因此連長年的經痛、便秘、脹氣、腰背痠痛等痼疾,也都都得到緩解。 

中醫自古以來有一句話: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的功效優於灸藥,無怪包括WHO及歐美各先進國家,即使因成分複雜而對中藥功效尚無明確認定的今日,對於針灸,早在數十年前(1960年代)即承認其的療效,這也是現今許多歐美民眾在現代醫學以外極普遍的一種治療方式,即使台灣主流醫界龍頭台大醫院,也在排斥中醫數十年之後,今年首度設立針灸科,這在在說明針灸療效的卓越性。

既然針灸優越性不容置疑,比針灸作用時間更長的埋線,理所當然的也成為治療上的一項絕佳選擇,許大夫想,這大概就是民眾對針灸埋線趨之若鶩的原因吧。

2009-06-17

圓針治愈坐骨神經痛、兩足麻木、足底麻木

有ㄧ病患來診,自述兩足自腹股溝以下至腳底皆感麻木或痛,腿側坐骨神經也痠痛,看過數十個中西醫師,甚至連鞋子都換成lanew上萬元的所謂氣墊鞋,花了上百萬元治病,皆無滿意療效,深感困擾,經介紹來所治療。

經檢查,患者兩足麻木,足底麻木第二至第五腰椎橫突處有壓痛點,研判此處肌群如豎脊肌等受傷腫脹痙攣,導致神經及血循受阻,造成麻木疼痛,因此針對第二至第五腰椎橫突處予圓針鬆解,患者採俯臥位,針體垂直下針,鬆解筋結,患者告稱感覺有ㄧ股氣流通至腳底,腳底已有了一半的感覺。如此證明此患者病處確係橫突胸腰筋膜或豎脊肌多裂肌等問題,經處理完第二至第五腰椎橫突處所有壓痛點,囑病患起立活動,彎腰抬腿,患者流露不可置信的表情,麻疼感以頓減,雖仍有些微不適,但與原來感覺相較,已可謂痊癒大半,患者甚感滿意。

圓針能鬆解沾黏,結合針與刀之優點,其針感超越毫針,其傷口遠比西醫手術刀具微小,又無再度沾黏之弊,用之適當,可謂有畫龍點睛之妙。(*)

2009-06-17

圓針(小針刀)治愈30年膏肓痛


大學同學來拜訪許大夫,一個是游泳校隊羅同學,另兩位是橄欖球隊的張同學、關同學,一問之下,原來是身有不適要求助於許大夫,由於張同學年少時風流瀟灑,才高八斗,不畏當道惡勢力,因此入伍受訓時常遭有司目為輕狂,被罰伏地挺身,迄今忽忽三十年,膏肓之處常隱隱作痛,雖沒有劇痛,但就是如有物阻,深覺不暢,也常按摩推拿,但皆只有短暫輕微的效果,搔不到癢處。
        許大夫仔細檢查一番,發現是大菱形肌的問題,肩胛骨內側緣有壓痛點,這是ㄧ種菱形肌肌膜與下層肌膜沾黏導致循環障礙,也因此許多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乳酸、組織胺等堆積,故爾疼痛。

        許大夫診畢,即用圓針(小針刀)治療,病患手向前置於另肩,以使斜方肌菱形肌等充分伸展,左手押指定位,右手挾持針刀沿肩胛骨內緣菱形肌止點入針,進行剷剥、縱形切割及縱形擺動,鬆解筋結,術後活動復健一番,只ㄧ針數秒,氣血通暢、張同學即告稱輕鬆許多。

  隔數日再來電告稱,情況已好轉八成,並期待近日再將剩餘的一點疼痛連根拔起。

        類似向張同學這種案例很多,許多人的多年疼痛痼疾,由於痛位較深層,故按摩無法觸及,大力按摩久而久之,沾黏情形會愈來愈嚴重,疼痛更加難解。
  這種情形許多人會求助於復健,但復健力微,往往大半年下來,也沒有進展,病患也沒那麼大的耐心。


  打消炎止痛針呢?雖能止痛一時,但藥效過後疼痛依舊,指不過是掩耳盜鈴的治療方法。


  圓針(小針刀)治療則是可以達到短期間內完全根治的功效。

  由於外傷後遺症、運動傷害和積累勞損,使骨骼、肌肉、神經、血管、韌帶之間的粘連,導致了整體動態平衡的失調。軟組織在運動時有一定的運動範圍,當粘連發生,限制了應有的運動範圍,牽拉周圍組織而引起酸、痛、麻及運動不利等症狀。傳統針刺療法在穴位內捻、轉、提、插,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不能如圓針(小針刀)療法做到剝離、疏通、鬆解。圓柱形的毫針只能做到經絡的疏通、感傳、帶刃的針卻能做到粘連處的剝離、疏通、鬆解。所以它是中西結合治療軟組織損傷的一把利劍。(*)